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金融中心之一,长期以来扮演内地与国际互联互通的超级联系人。香港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全球市场、市场化程度高,资金配置可实现全球的统筹和集散,是储蓄保单稳健分红的重要支撑。
今年香港全面通关后,香港签注恢复办理,封关三年,香港储蓄分红险一直在推陈出新,到底有哪些全新的改变?和我们2016年爆火的充裕未来、隽升等产品有什么不一样?
在全球通胀、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,一些国家币值的贬值速度可能远超于其他国家。地缘政治博弈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,无论是人民币还是美元,都可能存在汇率风险,单一货币的风险加大。
保单满一年以上可以赠送给直系亲属或非直系亲属(不过多展开讲 )
一种是杠杆型终身寿险,例如买1000万保额,趸交,保费200万,保障终身,被保人任何时候身故都会获赔1000万。当200万交进保险公司,这份终身寿险也有150万的现金价值,银行则可以贷现金价值的90%给客户,也就是135万。客户买这份保单自己掏的钱就只有65万,加上每年给银行付的利息。由于银行的贷款利息通常较低,低于保单现金价值的增长,即使多年后被保人仍然生存,付出了一定利息,但保单的现金价值也在涨,退保的钱也比付出的钱多;而如若被保人身故得早,则用更低的保费获得了高额赔偿。此类保单成为高净值人群资产传承的重要工具。
另一种是储蓄险,通常为5年期缴,第一年的保费客户自付,后四年的保费由银行贷款。同样,贷款利率低于保单的收益,形成套利空间,提高了收益率,实践证明:此类保单持有5-10年的年化收益率高达6-10%,不仅比传统保险收益率高出很多,也不像传统保险那样锁死很多年。
保费融资的核心在于贷款利息低于保单的收益率,由此形成套利空间,这几年逐渐成为香港保险最受欢迎的投资方式,但在内地市场,银行贷款利息远高于保单收益,也就没法玩了。
香港保监局规定,保险公司的所有分红保险产品必须每年公布分红实现率,也就是说保单的实际分红与预计分红的比率,客户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官网查询每年的分红履行情况。因此,香港分红险的高“预期分红”在严格监管下,理性、透明度强,也使各家保险公司必须要重视非保证红利的承诺兑现。
香港是全球最发达、最开放的保险市场,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,香港成为国内外资金往来、贸易往来的中转站,是国内走出去、国外走进来的“超级联络人”。
香港保險市場的保险渗透率排名全球第一位,保險密度排名亞洲第一位,全球20大保險公司中,有13家在香港获授权经营保险业务。
香港实行的是“严核保、宽理赔”的政策,在正式投保前,需要签署许多告知书。但在签订了保险合同后,理赔时只要提交相关资料,就可以及时快速地获得赔付。因此,香港保险的理赔流程是非常方便快捷的。
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:“我们正进行最后准备工作,在粤港澳大湾区成立香港保险售后服务中心,包括南沙及前海等地,当中服务包括提供咨询续保、赔偿及投诉处理等服务,对象为持有香港保单的顾客。”相信很快会成为现实为众多购买港险的内地居民提供便利。